抛弃高精地图,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_1
接下来,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抛弃高精地图,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的问题,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。下面,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抛弃高精地图,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的话题。
文章目录列表:
抛弃高精地图,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
2.余承东称「华为可以支撑起 30 万台汽车销售目标」,你觉得华为目前有这样的实力吗?
导语:华为等头部企业的决策变化,本质上也反映出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赛道的变化,以及未来的行业走向。
昨日的华为春季 新品发布会,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透露了HUAWEI问界M5和问界M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的消息,演讲现场,这位爱吹牛的总裁还高调官宣了两款车最关键的迭代亮点——
“ ”的智能驾驶体验。
往年的 新品发布会,余承东喜欢把汽车的重磅信息放在最后环节,这次也一样。虽然没有新车发布,但全系车型升级HarmonyOS 3,“天花板级”的智能座舱体验,不依赖高精地图的ADS 2.0版本,每一个信息都够足够抓人眼球。
?
有意思的是,就在两天前,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元戎启行对外发布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DeepRoute-Driver 3.0(以下简称Driver 3.0),关注度最大的地方在于,该方案试图解绑了智能车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,一经发布就能装车。
元戎启行的新品发布后,一个消息在业界不胫而走,传闻华为改款的问界M5增程版和纯电版车型,都将采用第三方自动驾驶供应商,而合作的对象就是元戎启行。巧的是,余承东在此次发布会上,也试图强调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消息。
?
《NE时代》编辑也 时间向熟悉元戎启行、以及华为车BU内部人士问询,对方均表示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,或是“未实锤官宣前不方便表态”。
但是,问界M5高阶智能驾驶版的技术路线告诉我们,越来越多的车企走向重感知、轻地图的逻辑思路。华为余承东此前就多次表态,自动驾驶不能过分依赖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,否则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能力就上不去,他认为车企应该逐步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。
|另起炉灶,抛开“拐杖”|
高精地图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,不亚于激光雷达。业界一度认为,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就像自动驾驶的“两根拐杖”,无论处于L2-L4的哪个阶段,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。
所以,元戎启行扔掉激光雷达这根“拐杖”,如同特斯拉昔日站出来公开抛弃激光雷达、甚至不使用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地图一样,消息一出,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。
元戎启行此前面向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方案是DeepRoute-Driver2.0,主打价格牌,能把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,为业内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。
这个方案适配性高,目前已被适配于上汽飞凡、林肯和吉利几何等品牌,车身嵌入2到5颗固态激光雷达和8个摄像头,搭载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车规级芯片,计算 的整体功耗能控制在150瓦以内。
最新版本的DeepRoute-Driver 3.0,最大的特点是解绑了高清地图,在抛弃高清地图的基础上,还能感知到高精度地图所拥有的精细道路信息,如车道线、交通信号灯、路标、提示牌等。
根据公开信息,Driver 3.0还能实时定位车辆的位置,判断车辆位于哪条车道线上,距离旁边的车道线有多远,即使换上性价比更高的导航地图上路,也能实现高精地图一样的智能驾驶效果。
同步发布的还有两款智驾产品。
元戎启行基于Driver 3.0推出两款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产品,D-PRO和D-AIR,计划今年就能投向市场。
其中,D-PRO面向全域高阶智能驾驶,成本1.4万元人民币,即使是在拥堵的城市复杂路段,也可以全域智驾,灵活规划路线。
该产品采用1颗固态激光雷达,7个摄像头的方案,和DeepRoute-Driver2.0解决方案一样,适配英伟达的NVIDIA DRIVE Orin芯片,算力可达200+TOPS。
?
D-AIR走的是更具性价比的路线,满足L2+辅助驾驶,提供ACC、LCC、ILC、APA、AEB等辅助驾驶功能。
和高阶的D-PRO不同的是,该产品采用纯视觉方案,7个摄像头,无激光雷达,成本仅为7000元人民币,可实现80+TOPS算力。
可以看出,两款新品的价格不仅比Driver2.0更便宜,横向对比,在相同的赛道也是非常具备价格竞争力的。
?
|华为“造车”的下一站|
“春暖花开,未来可期。”
3月23日的发布会尾声,余承东在结束主题演讲后向现场所有人鞠了个躬,然后用这句话为整场 发布会作结。犹记得一年前的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,余承东给活动作结的原话是:“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,迈过寒冬,就是春暖花开!”
这场春季新品会,是华为在新冠疫情彻底 后的首场线上发布会,除了一直以来稳居C位的余承东,华为还邀请了影视明星袁泉、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助阵,可见对活动的重视程度。虽然任正非自己表态说华为还处于“冬天”,但是从该公司气势如虹的一系列重磅产品和推广进度来看,这家科技公司已做好拥抱春天的一切准备——
包括汽车业务。
?
从这次发布会来看,华为在新车产品设计上是“求变”的,毕竟,当下的电动汽车智能化赛道太“卷”了,不变就意味着被淘汰。
而业界众所周知,华为与赛利斯此前联合推出的几款新车,无论是M5增城版或是纯电版、以及M7等车型,均没有上齐“华为全家桶”,而是采用了博世的辅助驾驶系统和纵目科技的泊车方案,这不仅让不少消费者感到遗憾,也让业界普遍反馈其自动驾驶体验不够“燃”。
这正是痛点所在。
但是另一方面,我们也看到,华为与阿维塔联合推出的阿维塔11,采用的是华为HI版全栈自研方案,全系标配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,其中就包含3颗激光雷达、6颗毫米波雷达、13颗高清摄像头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,但是也面临另一个问题:
成本太高。
?
华为是阿维塔的深度参与方,阿维塔11硬件上也是“含华量”十足,但是囿于高昂的成本,很多人觉得这款车定价过高,且溢价严重,最终销量也受到影响。
虽然余承东此前一度打嘴炮,盛赞自家的自动驾驶方案,称极狐阿尔法S·HI版等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是“ 最强的,没有之一”,但同样也是因为成本,华为之前的自动驾驶方案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在问界AITO旗下的汽车终端上。
关于华为新款问界M5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,目前有两种可能, 种,搭载元戎启行DeepRoute-Driver 3.0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,但华为内部可能会对具体方案进行微调或修改。
?
另一种,则是华为自己的自动驾驶方案迭代,据悉,华为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(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,简称ADS)2.0将于4月16日正式发布,新的方案或将抛弃高精地图,且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也能有更大的提升。
|重感知,轻地图|
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。
无论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何种方案,这家科技公司都在释放一个信号,即未来要加强对视觉传感器的应用,慢慢摆脱高精地图的依赖,以快速实现对城市场景的覆盖。
也就是重感知,轻地图路线。
这条路线,国外玩家的典型代表是特斯拉,国内企业的代表则是毫末智行和小鹏汽车等。余承东团队前些年的态度,就相对摇摆,他自己更倾向于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,但是从当下的趋势看,未来押注该路线的公司将越来越多,华为就是其中之一。
?
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这些企业的决策变化,本质上也反映出高精地图赛道近年的变化,以及未来的行业走向。
一个外部因素,是政策收紧。
高精地图的资质收紧,始于2021年下半年,这也意味着,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很难通过政策审核。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自动驾驶科技公司,依赖高精地图,“门路”大致只有三个——
一是自己做垂直,资质也自己申请,二是对高精地图企业进行收购或合资,三是和拥有资质的公司深度合作。不过,无论是走哪条路,具备资质是业务落地的基本前提,但是最近两年,在资质上碰壁的玩家越来越多。
当然还有一些内部因素,如高精地图自己的维护成本一直高企,信息采集较为复杂(特别是在中国),且实时信息获取难度大。华为车BU王军此前曾表示,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,华为就找到国内的高清地图厂家,试图与对方合作,但发现合作成本太高了。
因此,华为决定自己做。
申请到高精地图的资质,只是万里长征的 步,摆在华为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,是如何降低采集高清地图的成本。一言以蔽之,高精地图这根拐杖,不仅买起来昂贵,用起来也费劲,如果未来能“甩掉”,相信很多车企愿意一试。
?
那么,这根“拐杖”要如何甩掉?
一个关键词,是BEV。
BEV的全称,是基于多视角摄像头的鸟瞰图感知(Bird''s-eye-view Perception) ,基于BEV的物体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视图,完成轨迹预测和路线规划,且能避免图像视角下的尺度和遮挡等问题,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提高检测性能、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关键。
另一个关键词,是Tran ormer。
这个由谷歌最先提出的大模型算法,如今却成了能将自动驾驶推向新高度的“新核弹”,具备超强的序列建模能力,拥有全局数据和信息感知和处理能力,让BEV的实现成为可能。
?
这里多提一句,让BEV和基于Tran ormer的BEV在自动驾驶业界走红的,正是特斯拉。过去几年,特斯拉已经在很多具体场景实现BEV感知。
话题回到华为。距离华为公布新款车型和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迭代的日子,越来越近了。
无论这家公司是否采用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,或是问界与阿维塔后续会否走向BEV,这对于整个电动车制造业而言,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大新闻,当然,届时的发布会,也将释放更多关乎未来走向的新信号。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E时代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
余承东称「华为可以支撑起 30 万台汽车销售目标」,你觉得华为目前有这样的实力吗?
在前几日的新能源百人大会上,余承东表示:目前,选择华为HI模式的车企,仅剩阿维塔一家。这也侧面证实了最早加入HI模式的极狐,已经退出。至于具体原因,似乎与欠佳的市场销量有直接关系,华为HI模式(高阶驾驶辅助系统)并没有带动极狐销量飙升。
?
余承东补充道:如果华为只提供技术,并不代表最终的产品能够获得商业成功,外观、内饰、产品的定义如果不是很有竞争力的话,可能也卖不掉。多少有些“甩锅”的意味,可如此一来也侧面坐实了,HI模式的尴尬地位。
?
几乎同一时间,王传福更直言:无人驾驶那都是扯淡,弄个虚头巴脑的东西那都是忽悠,它(无人驾驶)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,比亚迪有60多万员工,想用机器取代这些人工都做不到。因为,机器不可能模拟人工操作的每一种场景。连固定的生产线上的工作,都无法做到“无人”,更何况是变化无常的实际路况呢?
?
我们不讨论观点的对错,但市面上许多最初研究自动驾驶技术的公司已经黯然退场,就连苹果也把目标从L5级降至L4级。另一边,比亚迪的市场表现已经说明了一切,消费者更需要真实提升享受的品质,而不是缥缈的“无人”状态。
?
所以,极狐的叫停,更像是及时止损。接下来即将推出的新车考拉,重要性不言而喻,新车主打更细分的市场,定位于母婴友好车型,是一款紧凑级MPV,通过安全、健康、便利的专属座舱,帮助母婴圈妈妈们解决出行问题。
?
比如:考拉车内的用料标准讲究,在后排特别应用了10.7平方米的“牙胶级啃咬”材料,打造接近“0醛0苯”的座舱,还配备有无汞紫外线杀菌灯,在锁车下店后,后排毫米波雷达探测到车内污染,用户可通过 远程启动杀菌,15分钟可完成医疗级消杀。
?
另外考拉还自带一款特别的儿童座椅,采用全电动设计,车内的侧气帘也针对儿童的身高位置加大了12%,后排还有 空间方便妈妈喂奶,并带有一块小桌板,可供就餐学习使用。
?
此前,市场上有主打越野、赛道、男性、女性市场的新车,但专注母婴的车型非常少。不过,这个市场并不小众,数据显示:2019年至今,年均出生人口约1000万人,虽然人口红利下降,但新生儿市场孕育的消费力正不断提升,年轻父母们更舍得为孩子消费了。所以,考拉其实开辟了新的赛道,未来表现值得关注。
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载娱乐,版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。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易车无关
华为与车企之间的合作有两种模式,一种是与车企进行整车联合设计、开发,另一种是为车企提供智能汽车部件。前一种合作模式只占少数,华为会深度参与到车辆的设计、开发过程中,为其提供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,并为最终的产品打上HI(Huawei inside)的印记。我们可以把HI车型看做是华为倾力打造的智能汽车样板工程,由于合作伙伴向华为开放了更多的车辆数据接口,所以HI车型会有更强的自动驾驶能力。
目前与华为进行Huawei inside合作的厂商有三家:北汽、长安、广汽,刚刚上市的极狐 阿尔法S 华为 HI版就是这种合作模式的首个成果。前几天刷屏的阿尔法S 华为 HI版自动驾驶体验视 让外界 认识到了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强大实力,也充分说明了HI样板工程的成功。
为了保持车辆研发的主导地位,更多的车企还不想与华为深度绑定,它们与华为的合作方式是采购华为的智能汽车部件。华为可以提供包括智能驾驶、智能座舱、智能网联、智能电动和云服务在内的智能汽车增量部件,满足车企的各种需求。此次华为发布的新产品就是各具特色的智能汽车部件。
华为智能驾驶计算 MDC810:发布即量产的最强算力芯片
自动驾驶是最受关注的汽车智能化功能,对零部件供应商的“江湖地位”有着决定性的影响。此次华为发布的华为智能驾驶计算 MDC810拥有400TOPS(万亿次每秒)的算力,是目前量产的最高算力自动驾驶计算 。以后说起自动驾驶,应该没有人会忽略华为了。英伟达和高通虽然都有算力更高的产品,但它们都是PPT产品,最早也要等到2022年才会量产落地。而华为MDC810已经完成了全部测试,进入到量产阶段,比英伟达和高通 了一个身位。
华为MDC系列产品(MDC 210/MDC 300F/MDC 610/MDC 810)可以提供48~400+ TOPS的弹性算力与丰富的传感器接口,配套持续升级的 软件MDC Core(含AOS、VOS等),覆盖L2+~L5级别自动驾驶的乘用车、商用车、作业车等不同应用场景。华为MDC是一个开放的计算 ,对第三方的传感器、控制器都有很好的支持,车企可以自主进行选择。
好了,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“抛弃高精地图,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”的讲解。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,请随时告诉我,我将竭诚为您服务。